我們生活忙碌,回到家卻常常被雜亂包圍,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整理。其實收納並不難,重點在於「有順序、有策略」。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建立屬於你的收納邏輯,從觀念建立到實際操作,讓你從小地方開始,把「亂」收回秩序。

步驟一:先「下架」再「上架」——重新認識你擁有的東西
許多人一開始就買收納盒、買層架,其實這是錯誤順序。真正有效的整理,第一步應該是減少不需要的物品。問問自己:
- 這東西有多久沒用?
- 是否重複?
- 如果今天遺失它,你會花錢再買一次嗎?
把不需要的東西先清出來,收納才有空間發揮。
你可以準備很多紙箱也可以是大袋子,記住一個紙箱只放一類物品不是雜放著,譬如冬季上衣那箱就只能有冬季上衣,假設是客廳的東西就放在客廳的紙箱子內,等到你的東西都下架(拿下來分類的動作我就簡稱教下架)後,就可以一箱一箱的取捨了,你如果已經做到這一步,那麼就離成功差二步了!太棒了!

步驟二:從最小的空間開始——給自己快速成就感
初學者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挑戰整間房。從一個抽屜、一個角落開始,就能看到立即的變化。例如:
- 餐桌上的雜物堆
- 床頭櫃
- 廚房水槽下方的小空間
小地方整理成功後,會讓你更有動力往下一區域推進。

步驟三:分類原則——讓物品各就各位
分類是收納的核心。請根據以下原則開始分類:
- 用途相同放一起(如:文具、藥品、電子配件)
- 使用頻率排序(常用放順手處、不常用收高處或底層)
- 以空間區域劃分功能(廚房只放廚房相關物品)
分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你有三支剪刀、五條充電線,一些可以合併、一些可以捨棄。

步驟四:善用工具,但別被工具綁架
市面上有很多收納神器,但請記得工具只是輔助,不是萬靈丹。建議先使用家中已有的空盒、紙箱嘗試分區收納,等分類邏輯穩定後,再挑選適合的:
- 透明分類盒(看得到內容物,減少翻找)
- 可堆疊抽屜(小空間變大容量)
- 壁掛式收納(釋放地面空間)
花錢前,請先搞清楚「你要收的是什麼」,再找「適合的容器」。

步驟五:維持才是關鍵——建立固定整理時間
整理一次不難,難的是維持不亂。建議建立「固定整理時段」:
- 每週一次 15 分鐘整理區域
- 每季一次大範圍檢視、丟棄不必要物品
- 培養「一進一出」原則:買新東西,就處理掉舊的
這樣收納才不會功虧一簣,家裡也不會回到混亂狀態。

💛 結語:收納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簡單
收納不是讓家變得「像樣品屋」,而是讓你更容易找到需要的東西、更自在地使用空間。只要從一個角落開始,就有機會讓全家都跟著清爽起來。記住:整理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持續的生活習慣。
你準備好,從今天開始,清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好空間了嗎?

💛個人心得 :
我們都是一直堆積許多東西,東西不是有價值就是對它有留戀,或是根本沒空理會(如果是此類狀況可以直接打包回收),那麼狀況就是我們看到的現狀。
只要我要改變,就可以按照我喜歡的節奏去做,沒有人可以幫我決定要留什麼跟丟什麼,這是我的生活我的空間我的物品,我是我的宇宙的主人公!
👍這人生最難建立起來的是秩序,所以你如果能夠一點點的建立起來,你超級棒的!
等到你把一個區域一個區域都已經簡化到所有的東西都是你需要的也是你喜愛的物品,東西都已經是有固定的家,也標示到你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在哪裡!
這是你想要的嗎?你開始看到你的桌面櫃面,你可以放一些你喜歡的擺飾也可以插個花養個魚,你的空間內放眼望去都是你喜歡的物品,回到家就是一種享受!GO!
實在不曉得從哪裡著手?👉 跟我聊聊,我們來看看怎麼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