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潔服務很容易出爭議?
其實很多人第一次請清潔公司,都會覺得「就打掃一下,有什麼好吵的?」但真的碰過才知道,清潔服務很容易卡在灰色地帶。
- 例如:你以為包含「冰箱內部清潔」,但對方只做「外部擦拭」;你覺得「窗戶玻璃要擦內外」,對方卻說「外窗不在範圍」。
- 還有更常見的,就是家具刮傷、掉漆,或是清潔劑用太重造成地板變色。
這些問題通常不是誰故意的,而是「沒先講清楚」。
避免方式:

- 簽合約前,用書面列清楚服務範圍。
- 清潔開始前,用手機拍照紀錄現況。
- 結束後,一起檢查成果。
這樣一來,就算有爭議,也有依據能處理。
常見的清潔服務爭議
- 清潔範圍認知不同:客戶以為包含「大掃除」或「細清」,但清潔公司只做到一般日常清潔。
- 價格糾紛:臨時加價、沒有事先報價清楚。
- 人員操守問題:例如時間未做滿、態度不佳、甚至財物爭議。
- 清潔品質不符期待:例如還留有明顯污漬、水痕或沒處理到指定重點
合約條款哪些最關鍵?該怎麼寫才安心?
一份清潔合約,看似簡單,其實有幾個重點一定要注意:
- 清潔範圍:是不是包含廚房油污、浴室除霉、外窗?
- 額外收費:大掃除、搬家清潔常會超出基本價格,有沒有明確寫?
- 損壞賠償:家具刮傷、電器損壞,怎麼賠?有沒有保險?
- 時間與人數:派幾個人來?工時怎麼算?
工具建議:
- 用 Excel 或 Google 表格,直接列出不同公司提供的條款比較。
- 列印一份讓雙方簽字,避免口頭承諾。

爭議解決條款要怎麼寫?避免走回頭路
清潔服務常見的糾紛,最後都會走到「協商不成 → 消保會 → 仲裁 → 訴訟」。
所以,合約裡最好先寫清楚:
- 遇到爭議時,先以雙方協商為主。
- 協商不成,可透過第三方(例如消費者保護官、仲裁機構)介入。
- 最後才是法律途徑。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先用省時省錢的方式處理,不用一開始就進法院,彼此也保留溝通空間。
常見爭議案例怎麼處理?
來幾個實際案例給你參考:
- 案例 1:家具刮傷 → 先拍照存證,和公司協調,看是修復還是折抵。若不處理,就能拿證據去申訴。
- 案例 2:清潔不完整 → 有些人會發現桌下、櫃角沒擦,這時候最好馬上拍照並通知公司,而不是事後隔天才講。
- 案例 3:臨時加價 → 有的公司到現場後,說「這太髒,要加錢」。這時候就要拿出合約確認,若沒寫明確,可以拒絕。反之亦然,客戶也不能臨時增加區域或是當初沒說的流程外的工作,如移動家具等等之類。
工具:
- 手機拍照、錄音紀錄。
- 保留 Line / Email 對話截圖。
價格、合約方式與區域差異怎麼比較?
台灣的清潔價格,南北或大都市與鄉鎮確實有落差。以下是常見的收費方式整理(依目前市面資訊):
服務類型 | 收費範圍 (NT$/小時) | 包含項目 | 適合對象 |
---|---|---|---|
單次清潔 | 450–600 | 地板、桌面、浴室基本 | 小坪數、臨時需要 |
定期清潔(週/月) | 450–600 | 固定人員、固定時段 | 上班族、主婦 |
大掃除/搬家清潔 | 500–900(視狀況) | 廚房油污、窗戶、除霉 | 年終、搬家 |
💡 北部(台北、新北)價格通常比中南部高 50–100 元/小時。
簽約前後,實際做了哪些準備?
很多人以為簽了合約就萬無一失,其實還要自己做一些小功課:
- 簽約前:先拍照記錄環境,寫下自己在意的清潔重點。
- 清潔中:人在場會比較保險,有問題可以立刻提出。
- 清潔後:收尾時要一起檢查,確認滿意再簽收。
工具:
- 列表單(自己列一張紙或用手機記事本)。
- 手機相機。
- 一支筆(馬上寫下問題)。

最後一步:做好防範,安心打掃得開心
其實,清潔服務不是不能用,而是要「防範勝於爭議」。
- 提早寫清楚 → 減少模糊空間。
- 有紀錄 → 爭議才有依據。
- 有流程 → 即使出問題,也有方法能處理。
這樣不但可以保持家裡乾淨,也不用花時間和心力吵架,真的比較安心。
寧願一開始花很多時間來溝通所有需求,以及了解對方可以做到的程度是哪裡,以及收費跟驗收以及不合格補做,通常前面的溝通很順利也很清楚,願意有合約來做彼此的保證,後面的問題就會相對少很多,所以真不要怕麻煩去溝通跟選擇~如果有試做的服務,那更好!
常見問題集
找在地阿姨 or 清潔公司要怎麼選?我們幫你推薦台南最合適的清潔服務。👉【加入官方 LINE 諮詢】